值得注意的是,沈子瑜说,星纪时代将会重点发力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与魅族“没有冲突”。但此前魅族的数字系列旗舰定位高端旗舰手机,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想,魅族后续将逐渐降低高端旗舰机产品线比重 02. 一头杀入手机红海市场,吉利到底要做什么 吉利为什么要杀入已经是一片红海的手机市场,可能是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的。 王勇在发布会上说,手机是一种“海鲜产品”,市场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需求,这也是星纪时代的机会所在。 根据吉利官方消息,在吉利看来,目前消费者已经铺遍离不开手机,而高端智能手机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李书福此前提到,定位高端手机,能够发挥吉利和沃尔沃生态圈在设计,研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链管理等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正在建设的时空道宇低轨卫星网等全球化布局优势。 当然,吉利现在重点的汽车业务,也可以与手机业务形成比较好的协同,比如在软件层面,吉利认为这两者可以相互赋能。 李书福说:“手机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这样看来,李书福做手机,的确是要跟他的汽车业务形成很强的联动,尤其是汽车都在向智能化转型,手机与车机的协同互联也成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另外,手机可以跟吉利布局的卫星互联网进行联动,李书福是想用跨界来打造更强的用户生态链,当然,这种联动体验能否做好,也是摆在李书福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吉利一直在加快科技版图拓展的速度。 随着去年吉利全国首个商业化卫星工厂首星下线,吉利的商业航天业务已经覆盖了卫星设计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 业内都知道,李书福有着对标马斯克的心,在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上,也在加快追赶的脚步。 李书福现在有了汽车,有了卫星,如果他的手机梦也能快速实现,那么李书福的科技布局就会更全面。 吉利称,他们后续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简单来说,从地上跑的汽车到天上飞的飞行汽车,再到卫星研发,制造,应用,都做,从而打造一个立体的出行生态圈。 03. 做手机,吉利现在的底气是什么 整体来看,吉利做手机,目前初期选择的方式还是相对“稳妥”的。吉利没有选择“从零起步”,而是与“老将”魅族联手。
魅族手机虽然在销量上“势微”,但魅族手机在核心的硬件,软件技术以及供应链层面,有着近20年的积累。可以说,完成对魅族的收购,让吉利做手机的“起跑线”更加靠前。 也就是说,吉利不再是手机行业纯粹的“新人”了。 在软件层面,今年3月,魅族官方发布微博称,他们已经在做面向车机的车载系统Flyme for Car。魅族已经为更快接轨吉利的汽车业务提前做了准备。 评论区网友一致认为,这个“知名前大厂”大概率会是魅族。 如果后续魅族进一步加深与鸿蒙系统的合作,吉利手机在软件层面,以及车机互联层面的能力还会进一步提升。 04. 手机行业“严冬之下”,还选了“高端机”这块硬骨头啃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入局智能手机市场,吉利可能选择了一个“困难模式开局”。 根据CINNO数据,5月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接近20%,创下了七年以来的最差5月销量。 从市场格局上来看,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吃下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份额的72%,目前荣耀已经拿下了国内销量第一,全面发力全球市场,如果将荣耀未来市场份额暂且按照小米等量来计算,那么留给“Others”的市场份额将仅剩下15%。 就是这15%,还有华为,realme,联想,中兴等诸多厂商抢食。 吉利说,他们要做高端手机。但实际上,高端市场一直是国内安卓手机厂商难以突破的瓶颈。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几乎完全被苹果和三星两大巨头把持。 做高端,拼的更多是品牌力,而这恰恰是新生的吉利手机的薄弱环节。 就从智能手机产品本身来看,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不论是芯片,屏幕,拍照,充电还是操作系统,都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目前厂商们的各类小幅技术迭代,难以给消费者实际体验带来显著革新。 “创新乏力”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经接近36个月,约为三年。 此外,对于刚刚入局的吉利来说,其手机初期出货量无法与传统手机厂商相比,在供应链方面的话语权会相对势弱,如何保障充足稳定的零部件,拿到优势价格,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手机是快消品,其更新换代非常快,库存压力也会非常大,一个产品策略预判失误,可能就会造成满盘皆输,错过一个关键点,厂商面对的可能就是生与死的不同结果。 家电巨头格力从2015年就入局了智能手机市场,但七年过去了,销量层面依旧是“无人问津”的状态。能够在家电行业做到龙头的格力,想玩转手机,也并不容易。 对于吉利来说,做手机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05.
“小而美好的时代”落下帷幕后,魅族实现了“生存”的目标 如果说吉利是重金铺宝的未来,魅族通过此次收购,达成了“活下去”的目标。 即使在2022年大型手机厂商旗舰机上市半年后的今天,魅族2022年的旗舰机仍“杳无音信”。很难,已经写在明确的方面了。 成立于2003年的魅族,经历了智能手机的崛起,经历了中华酷联时代,经历了华美OV时代,首部国产智能手机,是出自魅族之手。 魅族M8、M9、MX2等经典产品成为当时安卓智能手机阵营的代表,成为许多人的共同记忆。 2015年高峰期,魅族年销量曾达到2000万台,当时魅族还可以与小米Redmi手机的硬刚“性价比”。 手握阿里5.9亿美元的投资,魅族一年开6次发布会,14款新机、邓紫棋、汪峰纷纷站上主场。 但由于激进的尝试,最终以巨额损失告终。2017年黄章复出,但“那个男人”也没有拯救魅族,有时机会转瞬即逝。 2018年,“非异形全屏幕”旗舰魅族16系列似乎成了魅族最后的倔强。 2017年至2019年,白永祥退场,杨颜退居二线,李楠退休开始做极客外包装生意。 确实,随后发布的魅族17、魅族18系列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正如消费者们对魅族经典评价所说,“从未输过投票,也从未赢过销量。”。 2020年全年,魅族手机销量约45万部,相当于小米新机“首卖”的成绩。在市场份额方面,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魅族全球市场份额不到0.1%。 魅族一度引以为豪的“三零系统”,也在上市仅仅半年后就被放弃啦。
2020年底,魅族突然在总部大楼挂起“欢迎光临Lipro”的巨幅海报,第二天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 智能家居致力于“生态”,可以让手机“延续生命”,也可以享受汽车引擎带来的生态拓展。对于今天的魅族来说,也许是个吉利的旅馆。 李楠曾经微博称,互联网巨头已经配置了硬件,比如兼职收购Pico,腾讯涉嫌收购黑鲨鱼,“趁着这波浪潮,希望魅族也能卖个好价钱。”。 放眼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与魅族情况相似的是锤子科技和旺普拉斯,锤子科技坚果手机拥抱字节心跳,旺普拉斯回归OPPO。 魅族、坚果、一加通常被视为手机物品中“小而美”的代表,但从今天来看,小而美的时代已经落下帷幕。
2019年初,字节心跳收购了锤子技术硬件团队,开始了代码配置教育硬件领域。两年后,2021年1月18日,坚果手机的开发正式中止,团队被整合成一个兼职的支架团队,专注于教育硬件。
至此,发布于2020年10月20日的坚果R2或将成为坚果手机的“绝唱”。而创办锤子科技的老罗,已踏上了自己新的追逐“元宇宙”的AR梦。 另一边,一加在2021年年底正式并入OPPO,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回归OPPO,担任OPPO高级副总裁和OPPO的产品线一把手。 如果说小而美时代终究要落幕,那么对于魅族来说,找到一个好的归宿,让自己“活下去”,已经是比较好的谢幕方式了。 06. 结语:智能手机市场迎来新变量 这次吉利与魅族的联手,是李书福的又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走向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吉利做手机,小米,OPPO造车,手机与汽车,手机汽车与卫星,在智能硬件产品之间的交互协同变得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更多科技巨头或许都会尝试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当下,全球脚踩汽车和手机两大产业的公司并不多,而在两大产业能够同时居于头部的玩家,目前还没有。吉利和魅族的联手能否实现突破,值得期待。 无论如何,对于吉利和魅族来说,此次的收购,对双方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吉利手机是否会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关键变量,仍然有待观察。
发表评论